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45节 (第3/3页)
然后她搬了一筐碎石头块放在工坊地上,围成一个直径大约一米的圈,圈里先铺上一层木炭,再架上柴草点燃。 她从背篓里挑捡出黄铁矿矿石,差不多四五公斤重,带到溪流边洗净,背回来也放在石砧板上敲成小碎块。 回到工坊后,木炭已经烧起来了,她用竹管吹了几下火,让木炭烧得红彤彤的,再把洗掉杂质的矿石碎块平平铺上一层,再盖上一层木炭,金属被火红的木炭加热,很快把上面一层木炭也点燃了。 这时两个混蛋终于回来了,齐盛拿了一块大大的苔藓,刚好能盖在上面。 妮妮用她之前打到的那块海牛皮做了个简陋的风箱。她在海牛皮的肚子两边各缝上一根树枝,再把颈部和屁股缝合,只要将肚子上的两根树枝合上,海牛皮就变成一个大皮包的样子,分开树枝,再合上,空气就会从海牛屁股上留的一个孔吹出去。这个孔是有用的,往里面插一根竹管,另一头塞在苔藓掩盖的炭堆中,反复开合风箱,大量的空气就加入其中,加速其中的化学反应。美中不足的是,竹管不久之后就冒烟了,烧成了竹炭。 他们这点矿石还用不着建高炉。苔藓的作用是密封,这样就形同一个高炉了。这个法子是大家看0079那些考古学纪录片推敲来的。 这个方法是用化学对矿石进行还原,对高炉中的温度并没太大要求,高温只起催化作用。黄铁矿矿石的成分是硫、铁和一部分铜,和氧气、木炭发生化学作用,最终变成了一块块金属。 这是他们在这个星球上得到的第一批金属。最大的一块比拳头略大,是深黑色的不规则圆球,上面布满气孔,这是一块生铁。较大的金属块在冷却后可以直接挑出来,小块的则要用陶盆淘洗分拣。 别看这些金属此时的卖相不好,像一团腐烂发黑的海绵似的,可是它们是如假包换的金属!敲起来锵锵作响。沉重,锋利,用绳子捆绑在木棒上,能当致命武器。 妮妮用生铁锤子敲碎了碗口粗的竹子,兴奋得脸都红了——哈哈哈哈,我们炼出铁了!从陶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了!文明里程碑大飞跃啊。 不过呢,作为会制作工具使用工具的人类,当然不会只满足于此。 有了生铁,接下来就可以炼钢了! 妮妮现在能理解齐盛和0079的浪漫精神了,既然搞事情,就搞大事情嘛。 要炼钢可不能这么搞法,必须要盖炉子。 她改进了齐盛和0079设计的做砖块的模具,用几根竹管、木板还有做风箱时割下的海牛皮皮条做了一个压模机,用竹铲铲起一团搅好的泥巴,打开模具盖,放进去,另一个人用力压下扳手,噗嗒,一块泥砖就落地成型了。她改进后的模具多了两个竹管,成型的砖块中间有两个圆孔,这样的砖不仅省料,更容易脱模,还更保温。 0079十分佩服,“哇,你可真是个设计小天才!” 妮妮当仁不让:“那当然。” 第57章 规模化生产 设计小天才并不满足于单块压模成型砖块, 她还要继续改进模具和生产技术。 一天之后, 她搞出了新方法。 可以进行规模化、大批量生产的新方法。 先在地上铺上一块木板,一张大约一米宽一米五长。然后,在木板上放上改进后的木模,长方形的模子只比木板小一圈,接着, 把准备好的泥浆倒进模子中, 这个新方法的技术难点就在这里,泥浆要一次准备充分, 大家试验了几次才设计出了最合适的模具和木板的大小, 刚好同时倒入三大竹筒的泥浆,泥浆倒入后, 要尽快让它均匀流动,先两人一人坐在模具一边,用一块木板推平泥浆, 然后用一个特别工具抹平边角, 这东西也是妮妮做的,是一块木板, 一头尖一头平, 能让泥浆在模具的边角处都抹平, 最后,两人抬起木板再轻轻放下,敲击模具边角,让泥浆中的气泡都出来。 这时, 在模具上再蒙上一层草垫子,这些垫子编的薄而松散,让泥浆在阴凉通风的地方(工坊里)晾干,表面又不至于干得太快。 大约十二小时后,泥浆的干燥程度达到了最佳状态,掀开草垫子,用最新压模器沿着木模四边如同盖印章一样咔咔咔往下按就行了。最新模具是用打磨得很薄的竹片做的,切软泥不在话下。盖过章之后,再让泥砖继续风干,二十四小时后,拆开模具,抽出木板,泥砖就分成一块一块的了。再把砖块翻面,放在草垫子上,再等二十四小时,让另一面也晾干。 用这种批量生产的方法做出的泥砖难免会有些瑕疵,但是速度快啊。 三天之后,他们足足做了四千多块砖,足够垒起一个三米多高的四方砖窑。 砖窑盖在了原来准备盖工坊的那片河滩上。 这里四面空荡荡,不怕烧窑时产生意外烧到树木,引起火灾。 把大块的石头搬走后,0079和齐盛又拖来一根三四米长二十厘米直径的圆木,拴上绳子,一人拉着一头,把地面上的鹅卵石推平了些,再用独轮车推来了几车河沙,洒在地面上,推平整之后就能可以起砖窑了。 他们先把大量的木炭放在中心,堆起了一个巨大的圆锥形木炭堆,再围着这堆燃料堆起砖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