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四百七十一章 放粮与谣言 (第2/2页)
被张羽拿下的冀幽并,及以北地区,各个郡县的缩影,早的已经种了多年的高产水稻,虽然年年都要交税,还要将稻谷卖掉相当的部分给官府,但家中还是有不少余粮的,只是不足以吃到来年有收成的时节罢了。 而刚得到的兖豫二州,还有徐州,少部分扬州在江北的地区,以及司州,虽然得到了开仓放粮的消息,但有不少人还是惶恐的厉害,要不是到处都有城卫军和捕快在巡逻的话,说不定更加惶恐,逃难的都有。 嗯,也不是没有,但刚有几个准备逃难的,就被城卫军给拦下了,给赶了回去,理由是避免引起恐慌,造成大规模逃荒。 实际上,这场席卷整个大汉的旱灾,逃又能逃到哪里去呢? 只不过,这些地方有些不同,他们惶恐的原因,是因为有人造谣生事。 “张羽并没有足够的粮食来赈灾,他北方几州的人口众多,不比中原腹地少,需要的粮食很多。再加上大军西征,以及年年征战,已经消耗了大部分的存粮,剩下的小部分只够北方几州赈灾。至于你们就别想了……” 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! 但现在这个目不识丁的年月,哪有那么多智者! 绝大数人都是相信的,虽然他们也听说高产的稻谷的消息,知道一亩地就能养活一口三五人。但是他们刚刚归附到张羽手下,还未来得及亲眼见过啊!本来今年已经种上了这个高产的稻谷,可是这不大旱了嘛,还没有收过呢! 而且不也说了吗,汉军年年征战,消耗了大多数存粮都已经用了,哪有那么多粮食来赈灾。 不过,紧接着,各郡各县,都打开粮仓,开始挨家挨户发放赈灾的粮食,似乎谣言就这么不攻自破了。 但释放谣言的人又出来搞事了,说:“大家别相信汉军,这不过是我们交到县里、郡里、州里的粮食,并不是张羽从北方运来的粮食,肯定是不够大家一年吃的。大家不要信……” 这把火点得真是时候,谣言似乎有种愈演愈烈的趋势了…… 上一次释放谣言,是张羽,还有手下的所有人,没有想到会有人在这种情况下还会造谣生事,都忙着赈灾去了,毕竟张羽下了死命令一切事务都要让道,赈灾为现在的首要任务。就这么让这些人逃脱了。 这一次却不一样了,早有人在暗处盯着,在这些人造谣之后,逃离的时候,将他们全部给抓了起来。而且为了不引起恐慌,都是在偏僻的地方进行的抓捕。 虽然即便这样做,还是会被少数人看到,但也不能放任他们乱来,让敌人步步紧逼的。 在长安坐镇的张羽,得到消息的时候,是既惊且怒的。 “混蛋,刘景升,不弄死,朕就不姓张。都到了这种时候,还要搞小动作,也不怕被人戳脊梁骨!真是该死!” 荀彧请罪道:“陛下,这是臣的过失,要不是臣……” 张羽不耐烦的摆摆手,道:“行了,文若,之前不是已经说过了吗,这不是你的错,是他们的错,所以你就不要说了。” “况且,这些造谣生事的人,不是已经抓到了吗?” 荀彧只好拜谢道:“是,谢陛下不罪之恩。” “陛下,不好了~” 张羽闻言,神情一愣,看向荀彧,发现不是他说的话,转头看向门口,恰好见到贾诩这老狐狸,脸上没了往日的从容,反倒是一脸的急切的走了进来。 心底大呼不妙的同时,问道:“发生什么事了?” 贾诩快速说道:“陛下,在审问那些造谣之人的时候得到一个重大消息,他们接下来还会有谣言要散步,只是还没得知具体内容罢了,只知道会引起百姓的动荡。” “什么?” 张羽和荀彧齐齐惊呼出声,还都站了起来。 张羽几步来到贾诩身前,抢过他手里的消息,看了起来,看完,一边递给荀彧,一边问道:“不是找到对方老巢了吗,人呢?抓到了没?” 贾诩摇摇头,道:“还不知道,他们子啊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立马送了过来,想来还得过一阵才会有进一步消息。” “什……”张羽就要发怒,看到不远处一个黑衣军士兵快步走来,又赶紧停了下来。 贾诩和荀彧都发现了张羽的异样,也都看了过去。 张羽不等黑衣军士兵说话,直接道:“是不是又有消息送来了?” 黑衣军赶紧双手奉上手里的竹筒。 张羽一看,大惊,赶紧一把拿过,都不用拆,直接捏碎竹筒,拿出其中的消息看了起来。看完,差点一口老血喷了出来,大怒道:“刘表老匹夫、王允老匹夫,你们好狠,竟敢给朕泼脏水,很好,很好!” 贾诩和荀彧听着张羽的话语,感到不寒而栗,不由打了个冷颤,一下子就忐忑起来,想要看看是什么消息的想法也一下子就丢到九霄云外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