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_第一百四十三章 一步之谋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一步之谋 (第2/2页)

攻城椎左右向对方厮杀,这种情况下,与攻城椎本身的关系就不大了,而应该考虑士兵的武备和战术安排,看在城门洞的狭小空间之中,是用长兵好,还是用短兵好。
  这跟攻城类似,都是狭小的空间了。
  李孟羲想了好久,站着跟木头一样,刘备来了他都不知道。
  到底,破城之后,短兵相接这一个小小的过程,攻城椎是把城门洞堵满好呢,还是不堵满好呢,甚至是砸破城门之后,就把攻城椎出去别挡路呢?
  李孟羲眉头都快皱成川字了。
  很久之后,李孟羲有了点感悟。
  其实完全可以实际情况实际分析。
  如果我方是黄巾军,守城门洞的假设是汉末第一强军陷阵营,那么攻城椎应该是哪种?
  此时,攻城椎应该是把城门堵满。
  如果不堵满,让陷阵营从一边杀出来,我军黄巾直接被赶出来了。
  所以,应用巨大的攻城椎,或者好几辆攻城椎并驾齐驱,把城门洞堵住,然后向前推。
  这样,隔着墙一般的巨型攻城椎,双方只能推着攻城椎,单纯的比拼力量了。
  如此,纵然是陷阵营精兵,也没了丝毫优势,会被人数众多的黄巾军给挤回去的。
  陷阵营又怎么了?你隔着攻城椎捅死我呀。
  所以,我军精锐程度远不及敌军时,应该靠攻城椎开路,靠角力把敌军从城门洞挤出去。
  再换一种情况,我军是陷阵营,守城门洞的是黄巾军。
  那就不能再把城门洞堵住了,应该保证破城之后,城门洞前后畅通,发挥我军陷阵营的战力优势,短兵相接,直接打崩敌军。
  由此而推之,若换成守城呢。
  若我军是陷阵营,我军守城,若是黄巾军推着一个巨型攻城椎推着挤进来了,那一定要快点把攻城椎破坏掉,可以让一边人推,一边人用斧头砍,便推边破坏攻城椎,等用斧头砍出了一条路,那就跳出去,杀崩黄巾军。
  而若是我军是黄巾,我军守城,敌军陷阵营,已经杀到城门洞了。
  短兵相接肯定瞬间我军就没了。可以用巨型攻城椎堵在城门洞里,推着攻城椎玩命把敌军往外挤。
  陷阵营又怎么了,来隔着攻城椎捅死我呀。
  于是,这个不要脸的战法之下,一个奇迹般的战绩出现了——一伙连甲都没有的黄巾军,在城门洞中,扛了恐怖无比的陷阵营几个时辰之后,把陷阵营挤出去了。
  简直醉了。
  由此,思路延伸,李孟羲想到了一个应该有用的守城武器。
  一辆或者多辆前边都是刀剑的盾车,堵在城门洞里,士兵们推着刀车把破门的攻城敌军往外挤。
  这或许可以弥补我军士兵战力的不足,守住城池。
  一切想通了,李孟羲缓了口气,眼睛一抬,李孟羲看到了身前站着的一个人影。
  刘备,什么时候来了?李孟羲愕然。
  “孟羲,见你入神许久,可又有奇谋?”刘备笑着问。
  “略有所得。”李孟羲沉吟。
  然后,在城上城下的厮杀声之中,李孟羲把方才所得一一给刘备讲来。
  刘备听着,眼睛越瞪越大,满脸的不可思议。
  等李孟羲讲完,刘备看着脚下,神色震惊。
  就这城门前后,就一步路,竟有如此多的学问。
  李孟羲一步可思七谋。
  刘备感慨万千,他日李孟羲必成名将。
  刘备自思与李孟羲相比,自惭形秽。
  人与人之间果然是不同的,刘备心折。
  限定场景在城门洞中,攻城椎特定环境特定的用法;攻城椎改进之棘轮;守城器械之刀车。
  一步之间,步步为谋。
  这汉末乱世,名谋勇将辈出。
  而今,一个有趣的家伙来了,这满天下的豪杰英雄,当不会寂寞了。
  ——
  当初想写一本着重写古典军阵战法的小说,现在发现自己能写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