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一百四十二章 究极攻城椎(下) (第2/2页)
没发现什么大毛病。 攻城椎的工作部分,是这辆攻城椎做的最用心的地方,木桩被绳子平吊着,被左右木杠约束着只能在一个小的活动范围内前后摆动。 在攻城椎前方遮挡的木板,中间有空出的观察孔,观察孔一臂宽长方形的竖长形状,可以供里边的士兵观察路况的同时,攻城椎摆动起来,也可以在惯性下,顺着这个孔砸向敌方城墙。 李孟羲看着能让自己略侧身就能走过去的观察孔,这么大的空隙,弩箭还是会钻进来的。 或许可以钉一个活动的挡板,没到达目的地时,挡板可以挡箭,到了城门前,可以把挡板取下来。 李孟羲想刘备提了自己的想法。 刘备脸上浮现了开心无比的笑意,“此事凌晨之时,某已跟木匠提过,哈哈!孟羲,这次却是某比你考虑的周到了!” 不怪刘备如此兴奋,李孟羲素来谨慎无比,想问题总能想到别人意想不到的疏忽处,能在李孟羲之前,把问题找到,刘备很有成就感。 这个小问题看来不是问题了。 问题只剩一个,如此庞大的攻城椎,防御力不成问题,可是万一从城头上留下的大石头,把路堵着了,攻城椎小小的轮子,是否能压着石头压过去? 若不然,一个小坡就上不去,这攻城椎再结实也是个靶子。 木匠忙了一夜,回去吃饭了。 刘备为了等李孟羲前来,也没有吃饭,先和李孟羲告别,刘备匆匆去吃饭了。 来的早,还得等人,李孟羲爬上城墙,无聊的趴在城垛上,看着初升的太阳。 大约一刻后,木匠们陆陆续续的来了,昨日操练弄的鼻青脸肿的乡勇们,一夜过去,个个脑袋肿得像是猪头,虽说很不厚道,虽说因起自己,李孟羲还是忍不住想笑。 乡勇们已去训练攻城守城战术,李孟羲让木匠们去城里找来大石头,然后堆在城门口。 障碍物设置完毕,八九个木匠走入攻城椎中,弯着腰,推着横杠把攻城椎往前推去。 石头阻路,一块脸盆大的石灰岩阻挡,攻城椎前边的挡板挡撞在了石头上,就让攻城椎停下来了。 若是能出来个人,把石头稍微挪一下,就能继续走了。 要把攻城椎前边的挡板全拆了吗? 或许不必,只拆一半,让攻城椎“底盘”变高一点,就可以通行了。 可是拆一半,防御就又有漏洞了。 或许可以交给随行的刀盾兵负责,随行士兵负责为攻城椎清理小的障碍物。 大概这个方法更好一点。李孟羲微皱的眉头舒展了一些。 他突然又想到了,并不是所有障碍物都容易被清理的。 比如说磨盘,守城的敌军把大磨盘挪到了城上,然后推了下来。 有棱角的块状大石头还能被推动,重几百斤的磨盘平拍在地上,可是推都没法推的。 大磨盘有三四十厘米厚,等于是三四十厘米高的一个陡峭台阶,若真是堵住了城门洞,攻城椎没办法推进去的。 李孟羲看着攻城椎的小车轮,陷入了沉思。 李孟羲想到了坦克履带,和轮式不同,履带式车辆越过障碍的能力极强。 可是要在汉代做履带式车轮吗?不可能的。 只有一个办法能提高攻城椎应付复杂路况的能力了,那就是造大型车轮。 一般而言,障碍物的高不超过车轮直径的三分之一,车轮就比较容易驶过障碍物。 同样,车轮直径越大,相对而言障碍物就越小,也就更容易通行障碍。 军中木匠不少,车轮技术含量又并不太高,再大一倍的车轮都能做出来。 可是,李孟羲想到车轮制作的难度,又想到攻城战时间的紧迫性,要是车轮做个四五天才能做好,仗都打完了,攻城椎还没组装好,岂不尴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