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_第一百四十一章 究极攻城椎(上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一百四十一章 究极攻城椎(上) (第2/2页)

,跟刘备说过了,最迟两天,就能有活。”
  听李孟羲这么说,老铁他们就放心了。
  傍晚的时候,参与练兵的乡勇们都分到肉了,又没辎重队的份,辎重队这整天闲的无聊的乡勇们看人家吃肉,他们闲不住了。
  忙了一天,忙的时候,李孟羲还不觉得怎么着,一停下来,刚吃完饭,李孟羲就困了,拉着弟弟回去睡觉。
  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天,学会了犀利的攻城战法,还有守城要则,还知道了如何优化攻城梯,就这么想着想着,李孟羲很快就睡着了。
  ——
  晚上,刘备只身来到木匠营,见木匠营们的木匠还在赶时间打造攻城椎,刘备催他们先去吃饭,歇歇,晚上再干。
  晚上戌时四刻,攻城椎修好并加固完成。
  两队木匠,其中一队是通过堆材料强度来提高强度的,他们把棚顶的细树枝,换成了劈成两半的碗口粗的长木条,搭成棚顶之后,再用草绳勒死,以如此简单粗暴的方式完成了加固。
  而另一队,是从攻城椎的结构入手的,他们发现要木板不被砸坏容易,但是木板下支撑结构容易坏,所以,第二队加厚了棚顶之时,特意在板车底盘上,加了三角型的结构结构。
  三角形具有稳定性,这是数学家们发现的理论。
  然而在这条理论被发现之前,木匠们早就知道三角形做东西更牢固一点。
  两辆攻城锥又被推到了城下,城头上一排火把,把吊桥上的攻城椎照的一清二楚。
  嘭!
  刘备把磨盘砸下,攻城椎棚顶又被砸裂了。
  虽然加固过了,强度增加很多,但没有产生质的变化。
  接着是第二辆结构改造过的攻城锥,比傍晚时表现好多了,这次攻城椎没散架,可是顶棚依然被砸裂了。
  依然不行,这两辆攻城椎依然达不到一场硬战所需的防护力。
  刘备说了一些勉励的话后,木匠们把又被砸坏的攻城椎推了回去。
  半个时辰后,修好的攻城椎又来了。
  棚顶被加的更厚实了。
  木匠们直接用碗口粗的树干隼接在一起来当做棚顶。
  棚顶就等于一根一根碗口粗的树。
  咚!
  城头的石头砸下,棚顶的树干没被砸断,却弹飞了起来,因为隼接的的接口被砸坏了。
  强度还是不行。
  掌握着熟练木工技艺的木匠们,他们是义军中最高端的技术人才,尽管大多数人可能不识字,但他们的智慧便是宝贵的财富。
  树干看来能防的住城头往下砸的石头了,可是榫接接口的强度又不够了。
  两个本是竞争关系的木匠队,开始一起商量着办法,最终他们统一了意见。
  不管是继续堆木头,还是改结构,板车的都太窄了,要想进一步,必须得把车改宽改大一点。
  两个木匠营队开始改车架。
  若是换在装甲车坦克上,车架就是底盘。
  轮子现成的,木板也现成的。
  只用把轮轴敲掉,换上长轮轴,然后用木条或者树枝把车板扩宽就行了。
  因为要改车,花了点时间。
  等了好久,刘备才看到木匠营推着攻城椎举着火把来了。
  火把的光影中,城头的刘备看的很清楚,新的攻城椎,大了许多。
  ——
  刘备举起了石磨,从城头抛下。
  咚!
  沉重的石磨砸在了攻城椎上,攻城椎被砸的直向后退,棚顶却没被砸坏。
  刘备脸上露出了笑意。
  然后刘备想起白天和李孟羲商量时,李孟羲在地上画的很形象的草图,攻城椎可以很大,攻城士兵也蹲在棚顶下躲避城上的箭雨石头金汁等物。
  攻城椎有着坚固的外壳,而绑在攻城椎里推攻城椎的士卒,则给攻城椎提供了前进的动力。
  这是以人力为动力的装甲车辆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