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一百四十章 由圆想到的 (第2/2页)
是木牛流马。 “玄德公,咱去看看攻城梯。”李孟羲侧身伸手相邀。 “走。”刘备欣然前往。 新的攻城椎增加的改造很简单,不过是在攻城梯上边加了钩子,方便钩在城墙上。 虽然只是一个钩子,结构虽简单,制造难度一点不小。 城墙垛那么厚,可不是那么好钩住的。 新的攻城梯被放在护城壕沟后面的地上,李孟羲和刘备走过去看,一见梯子上的钩子,李孟羲大为新奇。 李孟羲想过木匠们会各种方式给梯子上做个钩,却没想到了,钩子是用车轮做的,木头车轮是用四部分弯的车瓠隼接起来的,把一个完整的车轮分成俩,刚好是两半圆,刚好每个半圆都是个钩状。 如此简单和粗暴,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智慧。 毫无意外,车轮和梯子前部即不是麻绳绑的,也不是用钉子钉的,还是万能的铆隼结构,接积木一样接上的。 这也太牛逼了,什么都能接,什么乱七八糟的形状都能接。 除了是废车轮做的靠城钩,还有直钩。 直钩就像是大写的数字7,钩是方形的,用刨好的方木接成了钩状。 这些木匠们木头的处理技术很强大,让李孟羲大开眼界。 一个半圆形的靠城钩,一个方形的,到底哪个好用呢,自然要试试。 太阳都落山了,刘备让乡勇们都回营了,苦练了一天的乡勇们,刘备给每人分了一斤肉两斤粮做犒劳。 本来刘备还想赏酒,李孟羲说酒有用,还是留着为好。 乡勇们都已回营,城边只剩李孟羲和刘备两个人,抬攻城梯只能两人抬了。 刘备抬起攻城梯一侧,李孟羲就要搭手,“起开,孟羲,我自己抬。” 说着,刘备把梯子翻过来,蹲下身体,用肩膀扛着,手扶着,把攻城梯扛了起来。 攻城梯很沉,攻城时很多人一起抬得,刘备虽然被梯子压的直不起腰,但是他步法依然稳健,能扛着梯子继续走。 李孟羲对刘备的力气已经见怪不怪了。 几步路就到了城墙边,刘备单手扶着梯子,轻松把攻城梯靠城。 刘备也是做惯农活的人,他熟练的扶着梯子晃了晃,“牢靠。”刘备转头对李孟羲说到。 牢靠,方言,有牢固的意思。 刘备顺着梯子爬上城头,李孟羲也顺着梯子向上爬。 狗日的,梯阶做的太宽了,李孟羲腿短,爬着很不方便,爬了两阶,李孟羲不爬了,还是走楼梯的好。 刘备说攻城梯加了钩子之后,果然牢靠。 到了城头再看,半圆形的木钩能挂住城垛,然后因为梯子本身的重力,挂的更牢了。 刘备在城头用手再推攻城梯,不是那么容易推倒了,得先把钩子抬起来,才能外往推。 就这么一点小小的改进,可以让梯子少被推倒几次,能减少很多伤亡。 刘备很满意,即满意梯子的改进,也满意木工营的能干,对木匠营的营正李孟羲,刘备更是满意无比。 若当日攻城,能早点想到这一点,能少死很多人。 挂钩是半圆的梯子试过,很好用。 再把方形钩的梯子抬过来往城墙上挂,发现方钩不仅难挂,而且挂上之后,很不稳。 在城头,李孟羲认真比较了两种构形有何不同,他发现不是方钩太小的问题,而是方形钩就不适合给攻城梯用。 若是半圆形的钩,大小可以做的比较随意,圆的性质,圆周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是相等的。 圆形的挂钩可以轻易挂到城头,钩子任何一个点挂在城垛上,都能起到支撑攻城梯的作用。 而方形钩,要严格掌握好尺寸和角度,城垛刚好斜卡着方钩的对角的时候才能最牢固。 难怪,很多钩子都是圆形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