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一百三十一章 失魂 (第1/2页)
李孟羲未亲自带队参与任何一场攻城战,一切都是在从零学起。 十二分的投入,李孟羲通过观察,想到了大多数城池的薄弱点——城墙角。 再结合之前李孟羲想到的攻城应该尽可能避开楼梯口。 那么,有针对性的攻城战术有了,可以避开城墙楼梯口的同时,把精锐力量放在两角攻击。 同样,针对性的守城战术也有了。 城墙上要时刻保证人员走动的畅通,以便危急之时从楼梯上上来增援的人可以快速到达有危情的点。其次,城墙角得特意加强防守。 加强城墙角防守的方法至少有两点。 一是,城墙能承载的兵力是有限的,既然没办法增加人数,那就提高兵员质量,多派精锐甲士和重弩手来守边角。 二就是通过人力调配的方式,优先给城角处弓弩手们供给弩箭,人员轮换的频率也要频繁一点,以保证城角的士卒全是体力充沛的生力军,以使在近身搏杀中占据优势,不至被敌军登城。 由此,李孟羲想到了更多的问题。 那就是一个精锐甲士,体力能维持战斗多久呢?城墙上守城的士兵,多久要轮换一次呢?李孟羲不知道了。 这已经不是单纯观察能得到的答案了,需要收集大量数据才行。 士兵体力有关的数据极其重要,不仅关乎守城,还对野战阵战有用。 指挥官若是清楚的知道士兵打多久体力会撑不住,然后就可以先一步做出预案,要么换人顶上,要么就能预料到什么时候出现溃败,早做防备。 一个重要的基础数据,被李孟羲忽略了。 上一个数据,是李孟羲不知士兵一天的行军路程是多久,好在后来他跟关羽了解到了。 幸运的是,现在李孟羲意识到了问题。 到底,冷兵器白刃战,士兵从战斗力完备到体力消耗严重,时间是多久呢? 前世职业拳击赛,时常三分钟。 在汉服圈的时候,听大佬们说全甲兵击格斗,体力消耗不比拳击少。 那么,三分钟就要把守城的人换一批吗? 不科学,换这么快没办法操作。 能操作的,只有在城墙上的人小范围之间的轮换。 反正攻城梯攻城的地方就那么一点,守城士卒堵着攻城梯,堵在前边厮杀的人,也就几个而已。 所以隔一会儿,把顶在前边的人换一批,隔一会儿再换一批,轮换休息,就没了士兵体力不继的问题。 士兵能自觉轮换,这是理想的情况。 而实际情况是,不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部队,基层指挥官就会良莠不齐,有能身先士卒的人,累死也不肯后退的人;也有混账玩意儿自己躲后边,催手下的兵去送死。 若是前者,不好,累趴了也不回去休息,体力不足反应慢,会被登城的敌军一刀砍翻的。 而若是后者,更不好,基层的混账指挥官平日就欺负下属,守城还欺负下属,人精神紧张的情况下,情绪就不稳定,一点矛盾就可能突然激化,万一底层士兵怒火上头跟混账官火并起来,一旦内乱,城就不攻自破了。 城头发生内讧,再坚固的城,也要守不住了。 而这种情况,有概率发生。 不能过于依赖基层指挥官的个人素质,而应该以严令律之,规定守城时,人员必须按时轮换,违者军法处置。 这样的话,能身前士卒的好人不会因为太累了而被敌军一刀砍了;而喜欢欺压士卒猥琐不前的坏人,有军法严厉约束,断然不敢触军法霉头。 人性本恶,故韩非子说,【夫严家无悍虏,而慈母有败子】,没有不欺负下属的低层军官,只有在严厉军法下不敢欺负下属的军官。 军律军令应该把所有人全部看成坏人来约束。 李孟羲想的入神,他忘了周围的一切。 “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