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一百二十六章 匠营副官 (第2/2页)
不得。 整治一下军纪只是顺带,主要的目的李孟羲还没忘。 “各伍长,自己找相熟的人,自行挑人吧。” 李孟羲下令之后,木匠们吆三喝五,拉拉扯扯,好一会儿才把人员确定下来。 有的什长能找三五个人,而有的找了八九个人,如此以来,能力差距就初步显现出来了。 有的伍长不知怎么搞的,到底是人品差还是咋回事,一个伍长,手下一个愿意跟他干活的人都没有。 比如说鲁犁小哥,这家伙特别呆,且特别木讷,人家别的伍长主动拉人,鲁犁站那跟木头一样,一动不动。 这可好,他成了光杆伍长。 李孟羲看的想笑。 说起来鲁犁小哥是狗子那一什里的人,也是李孟羲最早相熟的乡勇,比别人更熟一点。 李孟羲见鲁犁尴尬的站在那里,走也不是躲也不是,于是沉声说到,“木匠营虽不需上阵,但等同战兵营。” “即在军中,无有法度,断不可行。 我观营中半数为乡勇,通晓号令,而半数不知军令为何物。 鲁犁出列!” 李孟羲喊到。 鲁犁越众而出。 “鲁犁,今后你在营中,掌管操练事宜。我问你,你昔日在关将军麾下每日是如何操练,你是否记得?要你操练全营五十余人,又是否能为?”李孟羲沉声问到。 鲁犁沉默半天。 李孟羲都为鲁犁感到着急了,“必不辱命!”鲁犁大声应到。 明眼的人都看出来了,虽然说鲁木头(鲁犁外号)手底下一个木匠也没有,但是他能管五十余人,除了营正这娃娃,就数鲁木头威风。 “好了,各伍人数且如此安排,人数不得随意变动。” “全营听令,去文安县城,刘玄德手下听令!” “鲁犁留下!”李孟羲要其他人先去修攻城器械去了,唯独留下了鲁犁。 待别的木匠拿着工具朝县城走远,李孟羲转头问,“鲁犁,你跟我说说,要是从新砍木做木头,再把木头做成板车,需要几个人?需用时多久?” 鲁犁之于李孟羲,就像是一个技术顾问。 李孟羲一点不懂木工知识,而鲁犁小哥懂。 当李孟羲想找空闲板车拾掇拾掇之后安防伤兵,却被告知板车紧缺,没有空闲的。 而刘玄德仿佛不知道这件事一样。 军中事务繁杂,又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团队,漏了一些事很正常。 李孟羲认为刘备没提,自己这边可以早早做起来,板车做好,不至于没地方用。 但是刚刚李孟羲和木匠们说,做好一辆板车有赏,有多赏他却没说。 一是李孟羲不清楚军中有多少物资。 按板车的价值来看,做好了一辆板车,做板车的木匠每人赏一坛酒三斤肉都是应当的。 可现在不知军中酒肉还剩多少,没办法打包票。 二是李孟羲不知做板车的难度,也没办法给出一个好的奖赏标准。 板车肯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急缺的,因此板车要一直做下去,因此奖赏标准要考虑两个方面,一是要考虑到物资的极限,要保持激赏政策的持久,二是尽量用有限的物资,匹配上木匠们的劳动成果。 要是人家忙碌十数半个月,奖赏积累起来,还不到一坛酒。那何谈激赏。 鲁犁小哥认真给李孟羲讲解了从树变成一辆板车,其中需要多少工序多少人力,李孟羲大致对工作量有了了解。 “军中肉食不多,那粮食如何?”李孟羲沉吟到。 然后李孟羲抬头问鲁犁,“鲁犁,要是做一辆板车,赏你五斤粮食,你觉得怎样?” 鲁犁认真的想了一会儿。 “真能拿五斤粮食,趁夜赶也要多做几辆!” 得了鲁犁的答案,李孟羲知道该如何核定奖赏标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