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一百一十五章 蒸馏酒的麻烦事 (第2/2页)
己提供帮助。 “铁叔,你有没见过像这种东西的玩意儿,像个瓦罐,上边有盖,还有个嘴儿……” 李孟羲边说边比划,尽力给老铁讲明白他需要的是什么。 说了半天,老铁认真的思考了片刻,“像瓦罐,带盖儿,盖还得盖紧一点缝不能有,还得带个鼻儿……” “这不就夜壶吗哈哈哈哈!”老铁哈哈大笑。 夜壶? 李孟羲挠了挠头,他想到夜壶长什么样了。 夜壶也行,至少能完全满足蒸馏器的需要,够密封,还有个长嘴。 老铁笑了半天终于不笑了,他跟李孟羲告罪,“小哥莫怪,除了夜壶,俺是真想不到有啥跟你说的东西像。” “不,我就是要找夜壶。”李孟羲认真说到。 —— 刘备正带人扑灭县丞府的大火,然后刘备神奇的又听到李孟羲的声音了。 “玄德公,我要找xx!”李孟羲在远处喊 刘玄德侧着耳朵也没听到,“什么?” “夜壶!”李孟羲把手聚成喇叭状放在嘴巴上,大声喊到。 好了,刘备终于听清了,李孟羲要找夜壶…… 刘备看李孟羲的眼神都变得古怪了,当李孟羲认真解释,是蒸酒用的,刘备眼神更古怪了。 军师要啥,那就给找啥呗,还能咋地。 也是奇了怪了,别人家的谋主,要金银,要财宝,要美女,都还正常。 你看咱家的军师,前要麻绳昨要剪子,今天又要夜壶。 刘玄德只得下令,找! 很快,全城义军都得到了命令——找夜壶! 连关羽张飞都收到了这个奇怪到不可思议的命令。 关羽忙回来询问,不知大哥何有此令。 刘备只好跟关羽解释,是李孟羲要的,说蒸酒做药之用。 关羽一脸懵的离开了。 半个时辰后,几匹马直奔辎重营,马上骑兵每人拿着几个夜壶,口中说奉将军之令,夜壶找到。 辎重营,满营惊愕。 “多谢!”李孟羲丝毫不顾别人眼神,接过了七八只夜壶。 果然味道要命。 弟弟闻到味道,都不肯过来了。 李孟羲屏住呼吸,去检查夜壶的状态,有裂缝的不要,没盖到不要,小的不要,用的时间长的也不要。 李孟羲运气还算好,他从中找到一只还算新的夜壶。 夜壶里的秽(喵)物倒已经被倒出来了,李孟羲凑上鼻子闻了一下,一阵干呕。 辎重营的人都围着看李孟羲,李孟羲看到人群中的老铁,“铁叔,你水从哪打的?” “三里地呢!”老铁回答。 三里就三里。 李孟羲要老铁带他去找水,把夜壶涮洗干净。 —— 足智多谋的李家小哥去洗夜壶了,消息在营中很快传开,成了营中的话题。 不久,李孟羲和老铁回来了。 李孟羲抱着洗的干干净净的夜壶,夜壶是陶土烧制的,耐的住烧,李孟羲借用别人的篝火,把夜壶吊在火上开始煮。 乡勇们听闻趣事,全围过来看李孟羲煮夜壶。 趁还得煮一会儿,李孟羲动手做冷凝器。 夜壶形状跟茶壶其实类似,只是夜壶的口又短又粗,用途就不说了。 而冷凝器,需要让酒精蒸汽通过一个金属弯管,把水蒸气冷凝下来。 传统白酒蒸馏工艺,冷凝器用的是一口大铜锅,俗称地锅。 没有铁管,合适的管状物李孟羲只找到了竹子,有限的材料,李孟羲冥思苦想,把材料用起来勉强能做冷凝器。 首先,用几节竹筒连成一个弯的形状,这就凑成了弯的冷凝管。 然后,用麻布把竹管接口缠起来,看是否能很好的固定。 大致还行。 老铁在帮忙和泥,不一会儿,黄泥活好了。 竹筒温度不够低,冷凝效果不好。 李孟羲想到的方法是,用扎甲片,把一个个扎甲片塞进竹筒里,把竹筒扎出小孔,然后把扎甲片绑在竹筒壁上,这就相当于,给竹筒贴了一层金属的内膜,好了,山寨版的铁管做出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