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八十八章 诗八百 (第2/2页)
。 李孟羲抽了抽鼻子,“砖头,教你背别的诗吧。” 砖头一听,眼睛瞪大更大了,“什么吗?” “跟着我读啊,鹅~鹅~鹅,”李孟羲连鹅三声。 弟弟咯咯的笑了。 鹅鹅鹅,跟什么奇怪的叫声一样。 李孟羲无奈,“鹅鹅鹅,曲项向天歌。”只好两句连一起。 弟弟这才跟着读了。 然后是,“白毛浮绿水,红掌拨清波。” 砖头跟着读了好几遍,突然问,“是大鹅吗?” “对!就是大鹅。”李孟羲笑了。 这首诗挺好,挺适合教小孩儿的,弟弟读了两遍,就能听懂是说的鹅。 “鹅咬人可疼了哥,我可小的时候,鹅咬我指头了。” 弟弟一本正经把手指伸过来,指着手指说鹅咬的地方。 李孟羲笑得不行,他摸了摸弟弟的脑袋,“你小时候?你现在就是小时候啊。” “是可小可小那时候。”弟弟争辩,说他很小很小的时候被鹅咬了。 至于怎么被鹅咬的,弟弟也说不清。 鹅,大公鸡,狗,是农村三霸。 不说弟弟了,李孟羲前世小时候也被鹅给追着跑。 想到了小时候,李孟羲傻笑着停不下来了。 再聊着聊着,兄弟两个不背诗了,开始聊鹅怎么做好吃。 李孟羲一会儿说清蒸,一会儿谁红烧,一会儿又说烤,一会儿又说酱卤,弟弟听的快流口水了。 “那好吃吗?”弟弟一脸的憧憬,他憧憬着哥哥把大鹅给做成好的他,然后他啊呜就是一口。 “可好吃了!”李孟羲擦了擦嘴角。 说着说着,他自己也要流口水了。 再说半天没声音的刘玄德,刘玄德在旁听到了诗,然后又背了下来。 “孟羲,这也是你老师所作?”刘备好奇的问。 “嗯!”李孟羲点头。 把诗推脱给根本就存在的人,他一点儿心理压力都没有。 刘备大奇,“这第二首诗,亦是上佳之作。冒昧一问,孟羲,你老师做过多少诗?” 小时候有过一本书,叫《唐诗八百首》。 “老师作诗,有八百首。”李孟羲想也不想,就答到。 “八……八百?”刘备惊愕,舌头有点打结了。 这一下,把刘备惊的不轻。 世间当真有人能做八百首诗不成? 刘备的怀疑很正常,不同于唐代,造纸术取得突破近展,印刷术也有极大进展。 汉朝蔡伦虽然改进了造纸术,但纸张的产量依然低到令人发指,这个时代,竹简记录文字依然是主流。 所以,在唐朝流传下来八百首诗,和跟从汉朝流传下来八百首诗,不是一个难度。 刘备或许不知,有的人不止能做诗八百首,唐朝的李白,据传一生作诗几千首。 回过神来,刘备忙问,“孟羲啊,你老师如此人物,八百首诗,你记了多少?” 这把李孟羲给问住了。 到底自己,会背多少诗呢?真算不出来,八百肯定是没有的。 “我记得多少,一时半会儿,也梳理不清。” “只是老师学问,我未得其一二,当真是一大憾事。”李孟羲心有感触,感慨不已。 唐诗宋词,那么多。 可前世除了学校学的,其他课外读物,读的很少。 全唐诗何止万首,李孟羲会背的,估计连一百都没有。 李孟羲说未得老师之一二学问,刘备也为他感到惋惜。 到底是何等人物,才能教出李孟羲如此俊才呢?刘备好奇。 好奇的同时,刘备有些为李孟羲不公,李孟羲那位神仙一样的老师,既然教了李孟羲,为何不教他军略? 难道不知,此子于军略一道,天赋异禀吗?! 既然教了人家,为什么又不好好教? 当真是,误人子弟! 想到此处,刘备气的一拳砸在了自己大腿上。 李孟羲看着突然发火的刘备,一脸愕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