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_第八十七章 赶羊之势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八十七章 赶羊之势 (第1/2页)

听了李孟羲一席话,刘备正色,朝李孟羲拱手轻施一礼,口称“受教。”
  其实刘备,故意有此一问。
  昨夜,刘备担忧高强度的奔袭训练会让士卒劳累,不利战事,他跟关羽商议,是否训练事宜可以暂缓。
  然后关羽就跟刘备分析了,为什么不能暂缓。
  揣着答案,同样的问题,刘备故意又问了李孟羲一遍,就是想看看,李孟羲会如何做答。
  不想一问之下,李孟羲所说的话,话中的意思昨夜关羽所说的一模一样。
  关羽也认为,随行训练不是问题。而且正因战事将近,更要加紧训练。若是在遇黄巾大军之前,练出一支能奔袭数十里的精兵,将对战事大有补益。
  这或许就是,英雄所见略同。刘备感慨的想到。
  想义弟关羽,和李孟羲义气相投,两人可称知己也。
  此日,为公元184年,九月下旬,初秋。
  再说此日关羽,带了四百人,越过中军,向前行急行军十里后,至一黄土岗处。
  关羽身穿鱼鳞襦铠,普通士兵穿起来刚好的筒袖铠,关羽体貌高大,鱼鳞襦铠被他肩臂撑的满满当当鼓鼓囊囊。
  关羽头带绿帻巾,身着绿袍,脚上一双很黑布靴,靴子已经被磨的破破烂烂,他手拎着青龙偃月刀,坐下一匹瘦马似是经不住他高大身躯和青龙偃月刀的重量,马蹄不住在地上刨弄。
  “驾。”关羽双腿一夹马腹,嘴里轻驾了一声,驭马趋之四百乡勇面前。
  马蹄哒哒,关羽骑着马在乡勇们松垮的阵型前来回走过两遍。
  乡勇们一个个累的灰头土脸,站的七歪八扭的,特别是枪兵,枪杆戳在地上,一个个跟长在枪杆上了一样,抱着枪杆整个身体挂在了枪杆上,好没样子。
  乡勇们的熊样,关羽完全看在眼里。他没有发作。
  “斥候有报,再前二十里,道左有一凉亭,我先于凉亭等候。
  以凉亭为终,众军听令!出发!”
  命令已下,关羽手扯缰绳,调转马首,双腿一夹马腹,“驾!”先一步去凉亭等候了。
  看着扬尘而去的将军,乡勇们你看我我看你,哀嚎一片。
  军令一下,他们不敢违抗。
  还有二十里地,无数人心里哀嚎。
  至于有没有人在心里暗骂关羽,就不知道了。
  虽只有四百人,却抽空了义军一半的兵力。
  狗子也是四百人中的一员。
  累的呼呼直喘的狗子,他倒想立刻去朝目的地进发,可实在跑的太累了。
  人是从众的动物,关羽一走,呼啦一大片人坐的地上去歇,一看周围没几个还站着的人了,纵是狗子想赶路,也犹豫了。
  想到了今晨李孟羲小哥儿交代自己的话,长途奔袭嘛,就是跑而已。
  狗子一咬牙,趟过或坐或趴的乱七八糟的人堆,走到了外围。
  狗子想拼命,拼命或许能拼出个前程呢。
  黄土岗,风一吹,一大片灰尘卷来。狗子眯住了眼睛。
  自己什里的人一个没在,都还在辎重队看守粮草,没人跟自己一起,也不管别人如何想,狗子略歇数息之后,他嗷的一声吼叫着给自己打气,然后扛着枪就朝黄土岗后的大路跑去。
  余下的瘫坐地上,乌泱泱一大片的乡勇们看到有人开始跑了,少部分人捂着腰捂着腿,哎吆哎吆着站了起来,慢腾腾的跟着沿着大路走去。
  有人带头,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。
  但缺少一个统御全军的人在,四百乡勇整体上真成了放羊之势,稀稀拉拉的沿大路向目标凉亭跑去。
  ——
  二十里外,凉亭旁,马拴在凉亭的柱子上,青龙偃月刀插在一旁,关羽正襟危坐于凉亭下,手拿一卷竹简,看的入神。
  李孟羲曾看到过好几次关羽看书时的样子,他总觉得关羽看书时过于板板正正了,就像挺着一股劲一样,腰肩颈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