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_第八十一章 知易而行难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八十一章 知易而行难 (第2/2页)

有缝隙,防御漏洞很大。
  更好的方法,把甲片以上下左右压叠的方法编缀,甲片层层相叠,防御没有漏洞,但是编法要更复杂。
  两枚甲片叠在一起,第一枚甲片在上,第二枚甲片在下。
  下方的甲片的顶端的孔,和上方的甲片的中部右侧的孔重合。
  然后麻线从两个重合的孔里穿过去,两个甲片打上个小结,两个甲片就初步穿好了。
  再拿第出三枚甲片,依然放在第一枚甲片下,第三枚甲片顶端的孔,和第一枚甲片中部左端的孔重合。
  继续用麻绳从两个孔里穿过,麻绳穿过后,绳子打个小结,第三枚甲片初步完成。
  这时,三枚甲片成品字形排列。
  上面是一枚甲片,下面的两枚甲片紧挨着,各有四分之一面积和上面的那一枚甲片重合。
  接着,继续拿出两枚甲片,按一样的方法,从上面左右排好,二层的四枚甲片穿好之后,四枚甲片各有四分之一面积,和第一枚甲片重合。
  编甲过程和堆积木过程很相似,以某一枚甲片为中心,叠压扩展了四枚甲片,然后再以这四枚甲片为基础,各自再叠甲四枚甲片,然后继续扩展。
  甲片就可以这样慢慢的被编缀之后,甲面的面积越来越大。
  工具有限,编甲全靠手指,速度很慢。
  不一会儿,李孟羲就扣的手疼。
  为了让甲片与甲片之间更密实,李孟羲绑麻线但时候,用手按住甲片,牙咬着线用力的往上拽,以确保编出来的甲不会松松垮垮的。
  砖头看哥哥在忙,忙的什么他也看不懂,他也不说帮忙了,意识到自己帮不上什么忙,他抱着膝盖坐在一边,出奇的老实。
  李孟羲很投入于编甲工作,以至于老铁回到车上开始驾车赶路,李孟羲都没察觉。
  李孟羲只是突然觉得有点晃,麻线不太好穿进甲片孔里去。
  开始时生疏,编甲工作李孟羲越来越熟练,越来越有手感。
  马车车轮在吱扭吱扭的晃着,辎重车队沿着弯弯曲曲的土路行进,宛若一条长蛇。
  阳光越来越烈,早已不似清晨露珠未干时的那份和煦。
  编着编着,正用牙咬断麻线的李孟羲突然停下了,他看着摊开在腿上,方不方圆不圆,书本那么大一大块的编好的甲片,无奈的捂额头。
  编的太顺手了,只顾着压甲片,忘了要编的是头盔,得控制好甲片小样的形状。
  编了半天,白编了。
  李孟羲挠了挠头,长舒了一口气,他一咬牙,决定重新编。
  李孟羲把编好的一大片甲,拿笨拙的环首刀一点一点去隔断甲片后的绳子,编的时候很难,割段绳子也不容易。
  每一片甲片后的小绳结都得割断。
  连什么都不懂的砖头都为哥哥感到可惜。
  “哥你把这拆了干嘛?”脑袋上盖着一件麻衣,遮挡阳光的砖头不解哥哥为什么把弄好的东西再拆了。
  李孟羲头也不抬,“本想给你编个头盔来着,编成围裙了。”
  “啥是头盔吗?”
  “就是帽子。”
  “啥是猫子吗?”
  哎我去。
  李孟羲抬头看了弟弟一眼,你连帽子都不知道是啥吗。
  可能是因为,帽子不叫帽子,近两千年的时间跨度,好多东西的称呼都发生了改变。
  “帽子就是,冠……斗笠?”
  李孟羲一说斗笠,砖头就听懂了,“挡雨的吗?”
  他说斗笠是挡雨的。
  “那围裙是啥吗?”砖头还问。
  围裙,就是做饭的时候,围的裙子。
  可这么解释,砖头还可能听不懂。
  东汉末年,农家生活没那么精致,谁家也不会做饭的时候还系个围裙。
  甚至有的人家连穿的衣服都没有,哪里有多余的布去做围裙。
  “围裙就是,就是……嗯,就是……哎呀,围裙就是衣服!”
  李孟羲被弟弟问烦了,糊弄的回答到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