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七十一章 可以兵法教之 (第2/2页)
得多大啊,家雀肯定不行,家雀还不够一口吃的,老鸹(乌鸦)也不行,老鸹不吉利,喜鹊斑鸠都不行,不够大。 砖头沉浸在了骑大鸟往天上飞的想象之中,终于安静了一点,李孟羲了可以专心思考自己的问题了。 话分两头,再说关羽。 因为后军辎重队落在后面,前军也不得不停下来等关羽部。 一方停下,一方紧赶慢赶的追赶,终于在下午时双方汇合了。 着急赶路,关羽衣服被汗塌湿了,背后的衣服紧贴在背上。 见前方刘备正立马于道旁等着,关羽心头一热,赶忙催马赶过去。 “大哥!” 虽然关羽误事了,刘备却并无责罚之意,他面带笑意,从马脖子上取下挂着的水囊递给关羽,要关羽先喝口水歇歇再说。 关羽也不推辞,拿起水囊给灌了两口,然后用袖子一擦嘴巴,把水囊还给了刘备。 刘备越是不责怪关羽,关羽越是羞愧。 “大哥,某拖延了大军行程,某……”关羽当场认错。 “唉。”刘备挥手制止,“想必云长非是有意,其中必有缘由。” 关羽也不矫情,这事就算过去了。 “这事倒与孟羲有关。”关羽沉声说道。 “奥?一说李孟羲了,刘备就不由身体微侧,一副迫不及待要听的模样。 于是刘备和关羽两人策马慢行,边行边聊。 关羽认真了细说了从昨夜扎营开始,到今日诸事。 说到李孟羲谈及春秋,一句“孔子作春秋,乱臣贼子惧。”一语惊两人。 昨夜惊关羽,今日又惊了刘备。 当说起,“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。”之时,刘备惊讶更甚,他噫了一声,用手摸着颌下短须,沉吟到,“嗯,语义似有未尽之处。” 李孟羲这一段话并没说完,刘备打定主意,要择机问问。 然后关羽就便说到了今日演阵,李孟羲种种意外之举,以及两人畅谈阵法的种种所得。 关羽细陈和李孟羲共谈的军略四十余条,一一说完,刘备不由大开眼界。 四十余条军策,涉及军阵,选锋法,号令,破阵之术,军备,军心,军律,等等等等。 其涵盖之广,加之无有任何故作高深之处,刘备完全听懂了条条军策所指何意。 听关羽片刻所谈,让刘备顿生一时所得,甚于以往所知兵法之总合之感。 单单听关羽陈述,刘备一下对锥阵的理解有了以前从没达到过的高度。 这很正常,李孟羲几乎是按兵家先贤走过的路重新走了一遍,把锥阵解析了一遍,通了其原理,可不就一两句话就把阵法说清了。 “一为人力集中,二为人力投放,两者兼顾,如此锥阵胜于长蛇纵阵者。原来如此。”刘备喃喃自语,缓缓点头。 末了,刘备长叹一声,“孟羲何言不知兵也!” 刘备一时间认为李孟羲是有意藏拙,不肯全力相助。 这么一想,刘备不由内心失落,怅然无比。刘备又确定自己所想,于勒马问向关羽。 关羽沉思良久,突然笑了。 “大哥不必忧虑。我观孟羲乃坦荡之人,他自言不知兵事,当是真话。” “大哥还不知,孟羲他不识时辰。” 刘备愣了下,“啊?”的一声惊异。 然后关羽就跟刘备说了,李孟羲连一天的时辰都不清楚。 刘备将信将疑,但看关羽言之凿凿,刘备姑且信了。 刘备犹豫了下,跟关羽交代到,“那日中军大帐,孟羲他不愿在军中任职,自说未曾学过安营扎寨诸事,还要你我教他。想来孟羲生性谨慎,无有十分把握,断然不会掌兵。” “云长,你即熟读兵书,且不可藏私,当用心指点孟羲才是。” 关羽心说,李孟羲此子聪慧非常,还用指点吗?但大哥有交代,他认真应下了此事。 —— ps:已签约了。